
李涛涛,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隧道智能开采技术及装备。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企业委托技术服务项目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著作权15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指导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入选“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工程”。

刘耀,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湘赣边新材料现代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所所长,在陶瓷增材制造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论文8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0篇。主讲《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及《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先后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西省高校教改项目、萍乡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横向课题3项,研究经费361万。

文如泉,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在信息融合技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3篇、SCI论文2篇,先后主持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校级思政课题、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各1项,参与江西省高校教改项目3项,软件著作授权2项。主讲《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及《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占丽娜,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增材制造领域,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6项,参与横向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教学上锐意创新,主持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江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国家级4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

田春来,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讲《金工实习》实践实训课程,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机械类学科竞赛,所指导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竞赛奖。

辛锋,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民盟萍乡学院委员会委员,维修电工考评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主讲课程《电路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国家专利5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省优秀盟员、市优秀盟员、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20多项。

罗嗣春,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陶瓷、高温陶瓷,在先进陶瓷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主讲《工程制图》等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项,其中国家级3项。

廖昆,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超材料理论研究及应用、频选天线罩设计与应用、有源可重构超表面等。在电磁微波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多项;主讲《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多次获校级教学奖项;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其中国家级1项。

徐海龙,讲师,博士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流致振动、扑翼捕能、马格努斯效应。在流体力学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3项;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参与多项省厅级项目,主持1项横向项目;主讲《流体力学》、《大学物理》、《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等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主持完成1项校级教改项目,主要参与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2024年),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获省级二等奖3项。

王中原,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在金属材料领域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了江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2项,参与江西省教育厅项目2项,授权专利2项;主讲《机械原理》、《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力学》等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其中国家级2项。

彭志清 ,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光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82;曾主持重庆市创新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授权专利十余项;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和《MATLAB应用基础》等课程,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思与质量提升。

文蓉江,萍乡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电极,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讲《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

陈帅,讲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引力与宇宙学,在该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黑洞影像及双黑洞演化高精度探测相关的理论研究科研项目;主讲《大学物理》等系列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指导学生参与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项。

贺玉成,工程师,博士(后)毕业于重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磁场计算及应用。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26篇,SCI收录22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主讲《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钟小倩,讲师,硕士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高级车工,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在机械领域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授权专利1项;主讲《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课程,注重教学创新与实践结合,多次获校级教学奖项;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

刘江英,讲师,硕士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参与7项科研项目,授权专利1项;主讲《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课程,多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6项,其中国家级4项。
(2025年9月)